习近平总书记曾说:“我爱好挺多,最大的爱好是读书,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。”他曾在多个场合谈及读书,称“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,让人得到智慧启发,让人滋养浩然之气”,并认为“书籍事人类知识的载体,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”。
4月23日是“世界读书日”。你还记得那个武汉国际会展中心“方舱医院”的“清流读书哥”吗?在疫情波及之下,他似乎没有恐惧和不安,仍不忘阅读和思考,在方舱医院病床上带着口罩手捧书卷、心无旁骛地阅读。人们纷纷感慨震撼感动于灾祸疾病面前,他从容读书这一行为给内心注入的力量。
疫情还没有取得完全胜利,当返校无法预期、网课成了常态,甚至事日常活动空间受到束缚,行动受到限制,我们难免会产生一些焦虑情绪,何以解压?“方舱医院读书哥”给出的直观答案就是阅读。“家里蹲”模式或许限制了我们与现实空间的接触,但读书却能让我们打开新的世界。面对疫情,身为大学生,我们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,也更需要向“自我沉淀跟提升”要更多的精神向度的力量,让自己更从容,让抗疫更有力。而只有真正的好书,才能让你懂得读书。品位阅读,从选对好书开始。
世界图书日,学院的师长特别和同学们分享他们所喜欢的和正在阅读的书,以期共同用知识点亮生活。他们之中既有资深教授,也有深受学生喜爱的中青年教师,有知心朋友般的辅导员老师……每一本书背后都浸透着他们的学习思考、追求拼搏,每一本书都通向一个更丰富、更立体的生命。让我们一起读经典的书,做有根的人。
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学院师长的推荐书单:
姚金波教授:
《纺织科技史导论》——周启澄等编著。推荐给轻化工程专业同学。学习轻化工程专业——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方向,必须了解本专业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史。本书详实介绍了纺织领域技术的发展与变革,让人全貌了解纺织科学与技术从原始手工到机械化、自动化、信息化的历史脉络。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创新,希望此书对同学们有所启发。
《活着》——余华。由巩俐、葛优主演的电影早已公演,但对原著的演绎依然存在距离,希望能帮阅读原著。故事以社会动荡为大背景,描写了主人公一生多舛的坎坷命运,从荒诞不羁的富家少爷到家破人亡落魄地送走一个个亲人,但生活最终教会了他顽强并积极地面对。活着本身很艰难,延续生命就得坚难地活着,正因为异常艰难,活着才具有深刻的意义。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,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。“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,有的人活着,但他却已经死了”。书中“为了活着而活着”具有深刻含义。在当下,怀揣巨婴心态过活的年轻人案例越来越多。当这些人面对环境巨变时,是否能够有担当之心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,值得深思。
夏明桂教授(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):
《走进化学大观园 》作者:王云生,出版时间:2019年3月。推荐理由:一本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,让化学课不再枯燥的科普读物。《武侠化学》作者:李开周,出版时间:2018年5月。推荐理由:从诱人的武侠故事开始,打开通往化学的一扇窗,那扇窗后面的科学世界,会比武侠故事更加迷人。
权衡教授:
《中国纺织科技史》曹振宇主编,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。这是一部较为完整的中国纺织科技发展的学术著作。全书按历史发展进程,共分三编,第一编为古代部分,第二编为近代部分,第三编为当代部分;结束语部分对纺、织、染、服饰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。
刘慧宏教授:
《中国哲学简史》冯友兰著,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。此书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,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,语言流畅,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入门书,不失为一部可以影响一生的文化经典。
《今日简史》尤瓦尔·赫拉利(以色列)著,中信出版集团出版。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着科技颠覆、生态崩溃和核战争三大挑战,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,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。书中提出的问题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。
王强教授:
《南渡北归》。这本书师生皆宜。它教会我们没有国便没有家,不论是南渡还是北归,求真理、求救亡、求振兴,他们所有的决意都离不开家国的经纬。我们不能忘怀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所给予的精神洗礼,大师们的名字将永远在人类历史中熠熠生辉。来这本书里感受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。
吕少仿教授:
《基础有机化学》(第四版),邢其毅等主编,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,21世纪化学规划教材,第一版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、第二版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、第三版获评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,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。本书主要特点是浅显易懂,言简意赅,例题具有代表性,特别适合自学(上下册配习题解析)。自1980年问世至今,历经40年,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力,可以说考研必备。1985年我学有机化学时我的老师推荐给我,现在我教有机化学(不只教无机化学和中国酒文化哦),也利用这个机会推荐给你们,希望对现在的你和将来的你有所帮助。同学,听我话,不会错的!
杨永生教授、于志财副教授:
路遥的《平凡的世界》。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,全书共三部。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,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,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,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;劳动与爱情、挫折与追求、痛苦与欢乐、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,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。可以说这是一部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书,可以使学生了解他们父辈那一代人的生活历史;可以了解土地改革政策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过程;2015年拍成了电视剧,看原著会更有体验感。
李明副院长:
尤瓦尔·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:《人类简史:从动物到上帝》、《未来简史》、《今日简史》。《人类简史》在历史学之外,以演化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人类的历史,颠覆了我们关于人类进化的认知;《未来简史》是科技理论类著作,刷新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,掀起了全球关于人工智能讨论的新思潮;《今日简史》则将聚焦当下,直面今天关乎我们每个人命运的问题和科技颠覆、生态崩溃、核战争三大挑战,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。
尤雯文副书记:
我推荐《国家相册——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》。这是我们学院苦干团的同学都读的一本书。如果说,私人相册是一个家庭的个体记忆,那么国家相册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。这本书依托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馆藏图片打造而成,选取了于改革开放相关的最具有代表性的13集,化视频为图书,讲述中国百年历史,让人通过一幅幅照片来追忆、感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当代中国国发展进步的故事。
李青老师:
我推荐90岁心理医生恒子奶奶写给生活的哲理小书《人间值得》。在日本奈良一家医院,有一位工作了70年的精神科医生中村恒子。这位老奶奶在88岁前,都是每周工作6天,如今90岁仍未退休。她不是什么教授,也没发表过什么文章,这一生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,但却用自己的普通经历告诉人们,平凡世俗但却丰满的人生就是“人间值得”。
田迪老师:
我推荐蔡崇达的《皮囊》和王志明的《精细化学品配方1000例》,这两本书给我的印象很深刻。《皮囊》这本书,由很多小故事构成,有感情有理想有欲望有人生,我读完这本书,觉得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有很大影响,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想要什么?很平凡的故事,但又引发很深刻的思考。《精细化学品配方1000例》可能是我对化学的兴趣所在,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化学品的配方,生活中,工业中,你所用的产品的配方,在里面都能找到,很多产品的制备方法并不难,如果你只是想了解这些产品,可以浅读,但如果你想改进现有的产品,那就要深入学习化学知识,了解各组分的功能,才能产生更多新的产品。
辅导员胡子英老师:
余秋雨先生的《行者无疆》,这是一本眼下我正在读的书。在读书的过程中,仿佛也能跟着先生的脚步,走过欧洲26个国家96个城市,一起去了解西方文明,去感受先生的旅途感受。行者,行走的人,实践者。无疆,就是没有界域的限制。一个有追求的人,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的人,没有任何边界可以限制住他。行者无疆,也是我想送给同学们的话。
辅导员谈鹏老师:
《解放军为什么能赢——写给新一代人看的军史》,著名军事史专家、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将军撰写。这是一本新一代人能看得进、读得懂、愿意读的通俗解放军战争史读物,通过它来了解人民军队从弱小到强大,由内到外一次又一次取得辉煌战果的原因,从中感受老一代前驱者身上所能继承的最宝贵的财富。